养八哥还是斗牛?
以前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养八哥! 但是现在如果再有这样的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可能不会再那么肯定的告诉他了——养斗牛。 为什么会改变呢?因为我想到了“因材施教”这四个字…… 什么是因材施教? 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其实,教育子女也应该如此。
我家老二目前正处于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却又什么都无法深入去掌握的年龄段(10岁)。所以往往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都会问:爸爸,我可以学这个嘛? 我都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因为我知道这个阶段是他们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探索时期,有很多东西,你们不让他去学习去了解,他很有可能就会永远失去兴趣。 所以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不会拒绝他——“可以啊,但是得有空哦,毕竟你还有功课要做。”“可以啊,不过你要多练习才行……” 当然,有时候我也有拒绝的时候——比如最近他想学习拳击,我说不行,因为太危险;想学自行车,说太累;想要台电脑,说影响视力…… 虽然有时候也拒绝,但大部分时候我还是同意的。不过我有个前提条件——你必须先要喜欢这个乐器或者运动或者什么东西,并且是你自己主动要学的,而不是我们强制你学的。如果你真的感兴趣,哪怕你以后没有学好,也没有关系,至少你可以享受这个过程。 反之,你就应该坚持学下去——无论是不是你喜欢的东西。
因为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有的善于言谈,有的长于动手。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理解力强。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而一味强调努力学习,那很可能就会损害他人的自信。 比如我家老大,从小就不太愿意主动跟人交流,哪怕是自己最喜欢的动漫角色也不爱表达,所以我总是担心他会变成内向的性格。于是我就逼着他练习演讲,在他不愿意的时候逼迫他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结果反而适得其反,现在的他反而更为内敛——哪怕是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时也只会安静的呆着,很少再像小时候那样蹦蹦跳跳的。
反观我家老二,虽然平时很活泼,很喜欢跳脱,但是一旦遇到了需要认真去学习的事情,他都能耐心的去做。就算做不好,也不会气急败坏,而是会很平和的让我再来教他。 是的,耐心,是一个值得让人赞赏的品质。不管是活泼好动的孩子,还是沉默寡言的孩子,都具有这个品质,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所以,如果是我的话,也许我会先问问孩子自己的意愿——是想学斗牛还是想学八哥。 如果孩子犹豫或者不知道想学习什么,那就需要家长来帮他们做了。 我会综合考虑孩子的性格、天赋等因素,然后选择最适合他(她)的学习项目。 至于为什么不是最优的项目,那是因为我觉得人生并不是靠一项或几项技能就能成功的。一个人最重要的并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学会了如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