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孔雀鱼性别的因素有哪些?
在自然界中,决定雌雄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温度、食物等,但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温度、食物等方面的条件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导致孔雀鱼性别比例失调的主要因素还是由遗传决定的。 目前,人们发现影响孔雀鱼性别比的遗传因子有20多个,其中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效果最好,其次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不同种类的孔雀鱼对基因的作用强度不一样,比如我们常见的高背孔雀鱼(又称金属斑马),这种品系的孔雀鱼身体上有一条或者两条黑色的纵带,而且黑条的颜色往往越黑越好,这条黑色纵带就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决定的;而其它颜色纵带的孔雀鱼(例如淡色斑马)则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因此通过人为的手段来改变这两个或这三个基因的拷贝数,就能使高背孔雀鱼失去性别分化,从而得到一根雄一雌的孔雀鱼串。另外某些品种的杂交后代会出现返祖现象,使得子一代出现双性个体,此时如果进行交配,则会有一定几率产生下一代,这些后代通常都为雌性。
除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影响孔雀鱼的性别比外,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会影响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性别的形成。 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在不断发现新的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因此对于了解孔雀鱼类性别决定的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一天我们能彻底搞懂这个机制,让孔雀鱼不再“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