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鲳有哪些品种?

迟博妍迟博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食人鲳并不是一种鱼,而是一种鱼的俗称。 这种鱼的原名称是Pygocentrus navei,属于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及奥里诺科河中。因为头部呈平面状且上方有两条棱起的“眉毛”(实际上不是真正的眉毛),所以早期被引入我国时称其为平眉鲇(别名又做洋鲶、大嘴鲶、食人鱼等,不同地区称谓不一)。

后来,生物学家们发现其与原产地之外的其他物种杂交后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认为它是异源多形性(Allopatric Polyploidy)的典型例子,即由于地理分布而造成的基因组部分缺失或增多,从而形成的多个形态、习性均有差异的物种;或者说是同一物种因其染色体数目不同形成的多倍体现象。 因为平眉鲇具有较大的食用价值,所以在我国各地都有养殖,而养殖过程中通过人工控温、投饵的方式使其可以繁殖,并大量饲养。同时,由于其好斗性(尤其是雄鱼为了争夺交配权会与别的雄鱼互相攻击直至杀死对方,所以单只养殖的雄鱼一般不做观赏用)和强大的吞食能力,常被用于水草缸或其他观赏鱼场所的鱼粮投放和清道工。 而我们所提到的食人鲳应该就是指该物种中的几个不同亚种的雄鱼,因为雌鱼通常不会如此巨大并且有锋利的牙齿。

目前关于食人鲳的分类尚有争论,我这里采取的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即认为它包括四个亚种,分别如下: Pygocentrus navei navei ——原始亚种,分布于安第斯山脉以东的亚马逊河流中。在鱼缸草缸中一般很容易识别,背部黑褐色带有金属光泽,腹部白色,体表粗糙,背面及侧线有大量鳞片,头顶有两个明显的黑色倒三角形斑纹。成年鱼体长约15-20cm。

Pygocentrus navei boliviensis ——分布在亚马逊河中游,体色和外形与上述亚种相似,但背部的黑色更有光泽,体型较小,雌雄差异不大,成体体长在8-13cm之间。

Pygocentrus navea pygocentrus ——分布于亚马逊河下游,以及巴西的奥里诺科河流域。体色较浅,背部黄绿色并有淡色的线条和斑点,腹面黄色,头部的黑色倒三角形斑纹消失。同时,雄鱼的胸鳍顶端有一黑色圆点,雌鱼则没有。这个亚种个头最大,成体体长可达30cm以上。

Pygocentrus nave a purusensis ——最早于巴西北部的一条溪流中发现,后发现在秘鲁的亚马逊河沿岸也有分布。体型与上面那个亚种接近,但头部黑色倒三角形的斑纹特别明显,几乎覆盖整个额头。另外,在眼睛后方的两侧各有一个黑色的圆形斑。这些特征使它可以轻易地被辨认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的四个亚种都属于食人鲳的杂食性种类,因此都具备很强的攻击性和吞食能力。

井鑫瑜井鑫瑜优质答主

食人鲳共有两种品种,分别是红食人鲳(Pristachenea poculiceps)和绿食人鲳(Pristis trilineata)。这两种鱼都在南美洲的淡水河流和湖泊中生活。虽然它们的名字很吓人,但实际上它们并不经常在人类食物中摄入猪肉。作为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食人鲳的确有可能在极度情况下误食落入水中的弱者,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