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狗狗驱虫药吃几颗?
驱虫药的种类很多,有内服的,也有外用的。 口服的驱虫药分两种,1种是驱线虫、蛔虫,1种是驱绦虫和鞭毛虫等。前者为肠溶衣片,后者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 常用的驱虫药可分成5大类:抗蛲药物、抗钩虫药物、抗蛔虫药物、抗绦虫药物以及广谱驱虫药物。 1. 抗蛲药物:主要有甲硝达唑,主要用于治疗蛲虫病。
2. 抗钩虫药物:主要有阿苯达唑、甲氰咪胍、左旋咪唑及甲硫达唑等,其中以阿苯达唑的疗效较好,它不但能杀灭肠道内的钩虫和蛲虫,而且能杀死幼虫及蛹。 3. 抗蛔虫药物:常用药物有哌嗪(驱肠虫药)、噻嘧啶(抑蛔灵,亦称灭蛔灵)、苦参碱、常山醇及氯硝柳胺(灭蛔灵)等。
4. 抗鞭毛虫类驱虫药:包括吡喹酮及其他一些吡咯并吡唑衍生物。此类药物主要对绦虫作用较强;对棘球蚴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目前用于驱除猪肉绦虫的药物主要是吡喹酮。
5. 广谱驱虫药物:即能同时驱杀多种寄生虫病的药物。这类药物有阿苯达唑,其驱蛔作用与甲苯达唑相似而强大,驱钩虫的作用较甲苯达唑强8倍,对鞭虫作用比噻嘧啶高6~7倍,还能杀灭绦虫卵;另外还有左旋咪唑、伊维菌素及赛克津等。 一般来说,如果服用驱虫药剂量合适的话,不会引起中毒反应的发生。但如果在用药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用法及用量,或是所服药物的品种不适合自身情况时就有可能发生。
一般来讲,驱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要按规定的剂量给宠物服用。由于驱虫时间不同,所选驱虫药的用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驱虫的时间应选择在春季和秋季,此时正是寄生虫繁殖季节,而处于生长时期的幼犬幼猫则不应进行驱虫,因为驱虫药的副作用会直接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人用还是动物专用驱虫药都不可超量使用,否则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